晷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guǐ ㄍㄨㄟˇ
1)日影。
2)時間:日無暇~。
3)〔日~〕按照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亦稱“日規”。
·參考詞匯:
a shadow cast by the sun time
- 晷儀 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 《漢書?律歷志上》: “乃定東西, 立晷儀, 下漏刻, 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 舉終以定朔晦分至, 躔離弦望?!? ? 《后漢書?律歷志中》: “自古及今, 圣帝明王, 莫不取言于 羲和 、 常占 之官, 定精微于晷儀, 正眾疑, 秘藏中書, 改行四分之原?!?
- 晶餅 指月亮。 ? 清 陳維崧 《百字令?庚申長安閏中秋》詞: “再瀉金波, 重懸晶餅, 分外鋪晴雪?!?
- 晷候 猶片刻。 ? 唐 張九齡 《請東北將吏刊石紀功德狀》: “﹝陛下﹞以為……令大兵臨之, 兇徒必潰, 不出此歲, 當并成擒。 臣等初奉圣謀, 高深未測;及聞凱捷, 晷候不差?!?
- 晶頂 清 代五品文官的頂戴。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 “只可惜計算定來客, 無非是晶頂的居多, 藍頂的已經有限, 戴亮藍頂的計算只有一個, 卻沒有戴紅頂的。”參閱《清史稿?輿服志二》。
- 晷刻 1. 日晷與刻漏。 古代的計時儀器。 ? 清 魏源 《海國圖志?籌海篇三》: “儀器則鐘表晷刻, 不亞西土?!? ? 《清史稿?禮志七》: “ 康熙 二十一年, 命展御門晷刻?!? 2. 片刻。 謂時間短暫。 ? 《西京雜記》卷四: “ 成帝 時, 交趾 越嶲 獻長鳴雞, 伺雞晨, 即下漏驗之, 晷刻無差?!? ? 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 “毫厘之差, 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誤, 或遺患于歷年。” ?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劉公墓志銘》: “安人嘗侍太宜人疾, 晷刻不離。” 3. 時刻, 時間。 ? 《梁書?賀琛傳》: “﹝ 琛 ﹞每見 高祖 , 與語常移晷刻, 故省中為之語曰: ‘上殿不下有 賀雅 。 ’”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之一: “窺觀坐窮晡, 未覺晷刻淹?!?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蘿公主》: “每出, 限以晷刻, 過期, 則詬厲不與飲食?!?
- 晶輝 光輝。 ?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 “ 楚 人四時皆麻衣, 楚 天萬里無晶輝?!? ? 唐 白居易 《和晨興因報問龜兒》: “冬旦寒慘憺, 云日無晶輝。”
- 晷度 在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 一年之內夏至日影最短, 一日之內正午日影最短。 古人根據晷度變化測定時序時間, 定一年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同時認為晷度變化與人事變化相應, 與吉兇休咎相聯系。 ? 《后漢書?爰延傳》: “動靜以禮, 則星辰順序;意有邪僻, 則晷度錯違。” ?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 “晷度有昭回, 哀哉人命微。” ? 黃節 注引《洛書緯?甄曜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一度為千九百三十二里?!? ? 南朝 梁 沈約 《明堂登歌》: “祁寒坼地, 晷度回天。” ? 元 王禎 《農書》卷一: “若夫遠近寒暖之漸殊, 正閏常變之或異, 又當推測晷度, 斟酌先后?!?
- 晶輪 指月亮。 ?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送韓聞西之吳門》詞: “前月中秋, 停片舸, 特地來聽絲竹。 爛醉高歌, 墊巾側帽, 飽看晶輪沐?!?
- 晷影 見“ 晷景 ”。
- 晶蟾 指明月。 ? 清 黃六鴻 《?;萑珪?升遷?稟啟》: “九列光生, 共指晶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