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眉折腰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cuī méi zhé yāo
【解釋】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奉承。
【出處】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拼音碼】cmzy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沒有骨氣
【英文】bow and scrape
- 摧眉 低眉, 低頭。 ? 唐 李白 《秦女休行...
- 折腰 zhéyāo〈書〉彎腰行禮。也指屈身事人。
- 低眉折腰 dī méi zhé yāo 【解釋】形容在人面前顯出卑躬屈膝的樣子。【出處】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拼音碼】dmzy
- 摧眉 低眉, 低頭。 ? 唐 李白 《秦女休行》: “素頸未及斷, 摧眉伏泥沙。”
- 折腰句 格律詩中的七律, 通常是上四下三格, 間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 皆為折腰句。 如 唐 白居易 《答客問杭州》詩: “大屋檐多裝雁齒, 小航船亦畫龍頭。”參閱 元 韋居安 《梅澗詩話》卷上。
- 折腰吏 晉 陶潛 為 彭澤縣 令, 自嘆“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見《晉書》本傳。 后因以“折腰吏”泛稱地方低級官吏。 ? 唐 白居易 《旱熱》詩: “忽思公府內, 青衫折腰吏。” ? 唐 韋應物 《贈王侍御》詩: “自嘆猶為折腰吏, 可憐驄馬路傍行。”參見“ 折腰 ”。
- 折腰步 走路時擺動腰肢, 扭捏作態。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 “蟬怯折腰步, 蛾驚半額頻。”亦省作“ 折步 ”、“ 折腰 ”。 ? 唐 李端 《妾薄命》詩: “折步教人學, 偷香與客熏。” ?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 西施 捧心, 孫壽 折腰。”
- 折腰祿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 自嘆“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見《晉書》本傳。 后遂以“折腰祿”指下級官吏的微薄薪俸。 ? 唐 錢起 《過沈氏山居》詩: “始愿今不從, 區區折腰祿。”參見“ 折腰 ”。
- 折腰菱 菱的一種。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篇》: “芰, 今人但言菱芰, 諸解草木書, 亦不分別。 唯 王安貧 《武陵記》言: 四角、三角曰芰, 兩角曰菱。 今 蘇州 折腰菱多兩角。” ?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一: “喜來邀客坐, 分與折腰菱。”
- 摧破 1. 摧陷攻克。 ? 《后漢書?伏湛傳》: “ 大肜 、 高胡 望旗消靡, 鐵脛 、 五校 莫不摧破。” ?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 “亦緣見賊未屯聚之時, 將謂單弱, 立可摧破。” ? 《明史?韓林兒傳》: “長吏聞賊來, 輒棄城遁, 以故所至無不摧破。” 2. 摧毀破壞。 ? 宋 葉適 《瑞安縣重建廳事記》: “然余自童子, 見縣門甚卑狹, 毀置不常, 廳屋摧破, 無立人處。” ?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六》: “舊像愈摧破, 人類便愈進步。”
- 摧緊獲丑 摧緊獲丑 基本解釋: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 摧燒 1. 折斷燒毀。 ?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有所思》: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 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 當風揚其灰。” 2. 喻掃除。 ? 清 龔自珍 《與陳博士書》: “此書成, 可以摧燒 漢 朝天士之謬說矣。”
- 摧絶 摧絶 基本解釋:1.破壞。 2.傷心之極。
- 摧滅 摧毀消滅。 ? 《三國志?魏志?任峻傳》“軍國之饒, 起于 棗祗 而成于 峻 ”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 “摧滅群逆, 克定天下。” ? 宋 蘇轍 《歷代論三?荀彧》: “ 文若 始從 曹公 于 東郡 , 致其算略以摧滅群雄。” ? 清 曾國藩 《江寧府學記》: “道士及浮屠弟子, 并見摧滅。” ? 《天討?望帝<四川討滿洲檄>》: “蓋虜方以狼暴服四海, 侈然自恣, 務有以摧滅 炎黃 之遺胤。”
- 摧絕 1. 破壞。 2. 傷心之極。 ?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烈女, 郾城 人, 年十七, 聘 安氏 , 無何, 安氏 子卒, 烈女摧絕。”
- 摧沮 1. 猶沮喪。 ? 唐 康駢 《劇談錄?袁相雪換金縣令》: “宰邑者為眾所擠, 摧沮莫能自白。” ? 宋 王讜 《唐語林?賢媛》: “ 煬帝 目上( 李淵 ), 呼為阿婆面。 上不懌, 歸家色猶摧沮。” ? 《歧路燈》第七一回: “門外索討, 也難作摧沮敗興之詩。” 2. 挫折阻撓。 ? 明 張敬修 《文忠公行實》: “大將軍進退予奪, 皆取自上意, 下至偏裨, 亦皆假重事權, 為之罷監軍使者, 令文吏毋得摧沮。”
- 摧肝 猶摧心。 ? 明 李東陽 《董封君孺人哀辭》: “慨吾生兮摧肝, 飲予恨兮終曲。”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廣東軍務記》: “竹杖老羸, 弓鞋幼女, 莫不慘目傷心, 摧肝切齒。”
- 摧毀廓清 摧毀廓清 基本解釋:摧毀:徹底破壞;廓清:肅清。攻破敵陣,并加以掃蕩。比喻徹底破處,肅清積弊或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