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記是什么意思
- zhāijì
①摘要記錄:報告很長,我只~了幾個要點。
②摘錄。
- 摘 zhāi ㄓㄞˉ1)采取,拿下:采~。~取。~桃子。~除。2)選取:~...
- 記 (記)jì ㄐㄧˋ1)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憶。~取。~性。博聞強(qiáng)~。...
- 摘譯 zhāiyì[translation of selected passage] 摘選主要內(nèi)容譯出;摘要的譯文本刊將壓縮摘譯篇幅,擴(kuò)大綜述版面
- 摘語 猶私語。 ?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薀內(nèi)制》: “ 少薀 黽勉奉詔, 制出告廷, 鄭華原 素不樂 少薀 , 摘語 貫 曰: ‘ 葉內(nèi)翰 欺公, 至托王言以寓微風(fēng)。 ’” 宋 陸游 《南唐書?刁彥能傳》: “又嘗從 知訓(xùn) 宴 烈祖 于 山光寺 , 復(fù)欲加害, 弟知 諫 摘語 烈祖 , 烈祖 亦馳去。” ? 宋 無名氏 《鬼董?金燭》: “其人姓 魚 氏, 見客喜出迎, 燂湯治飯, 問所以來。 婦側(cè)聞之, 摘語其夫: ‘此持太師壽禮, 必厚赍, 可圖也。 ’”
- 摘要 zhāiyào①摘錄要點:~發(fā)表。②摘錄下來的要點:談話~丨社論~。
- 摘遍 謂截取大曲中大遍的解數(shù)所制的曲。 如《泛清波摘遍》。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 “所謂大遍者……凡數(shù)十解, 每解有數(shù)疊者, 裁截用之, 則謂之摘遍。” ? 王國維 《宋元戲曲考?宋之樂曲》: “大曲遍數(shù), 往往至于數(shù)十, 唯 宋 人多裁截用之。 即其所用者, 亦以聲與樂為主, 而不以詞為主, 故多用聲無詞者。”
- 摘裂 破碎零散。 ?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 “碑版文字, 體制未甚古, 雖欲敘事, 卻傷于多處。 然文字卻不摘裂, 雅奧溫潤可玩。” ?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趁航船》: “ 吳思庵 先生談及《淺學(xué)后進(jìn)》, 曰: ‘此《韻府群玉》, 秀才好趁航船爾。 ’……蓋言其破碎摘裂之學(xué), 祇足供談笑也。”
- 摘那 猶調(diào)撥。 ? 宋 李綱 《條具防冬利害事件札子》: “君父洞照幾微, 審量事勢, 摘那兵將, 假以權(quán)宜, 使得竭犬馬之力, 圖尺寸之補(bǔ)。” ? 宋 岳飛 《申省措置襄漢乞兵狀》: “此五項止是二萬人……馀乞朝廷摘那, 以足六萬之?dāng)?shù), 速賜遣發(fā)前來, 布列諸郡。” ? 宋 葉適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 “并于防 江 效用內(nèi)摘那千人, 各堡二千五百人……相共守把。”
- 摘艷薰香 摘艷薰香(摘豔薰香)拼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 注音:ㄓㄞ ㄧㄢˋ ㄒㄩㄣ ㄒㄧㄤ 成語解釋摘艷薰香【拼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解釋】:形容文辭華美。【出處】: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 摘録 摘録拼音:zhāi lù 注音:ㄓㄞ ㄌㄨˋ 詞語解釋摘要抄錄;選取抄錄。 明 錢德洪 《<傳習(xí)錄中>序》:“昔 南元善 刻《傳習(xí)録》於 越 ,凡二冊。下冊摘録先師手書,凡八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四·潞公詩》:“ 蘇文忠公 常稱 潞公 長律無一字無考據(jù),世猶未知其工妙如此……予偶讀公集,摘録如右。”
- 摘艷熏香 摘艷熏香(摘豔熏香)拼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 注音:ㄓㄞ ㄧㄢˋ ㄒㄩㄣ ㄒㄧㄤ 成語解釋摘艷熏香【拼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解釋】:形容文辭華美。【出處】: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