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kǎowèn
拷打審問。
- 拷 kǎo ㄎㄠˇ1)打:~打。~問。~掠(泛指刑訊)。三~六問。·參考詞...
- 問 (問)wèn ㄨㄣˋ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答。~題...
- 拷鞫 拷打審問。 ? 《唐律疏議?斷獄上?拷囚不得過三度》: “依《獄官令》, 拷囚每訊相去二十日, 若訊未畢, 更移他司, 仍須拷鞫, 即通計前訊以充三度。”
- 拷邊 方言。 指用包縫機將織物裁剪過的邊緣部分縫紉起來, 不使松散。
- 拸 yí ㄧˊ1)加。chǐ ㄔˇ1)去:“介者~畫,外非譽也。”2)拍打:“照著嘴兒只管~。”3)拽。hài ㄏㄞˋ1)動。
- 拷較 猶拷問。 ? 《西游記》第九七回: “今日卻該我拷較你們了!枉拿平人做賊, 你們該個甚罪?”
- 拸畫 不拘法度。 一說不飾容貌。 ? 《莊子?庚桑楚》: “介者拸畫, 外非譽也。” ? 郭象 注: “畫, 所以飾容貌也。 刖者之貌既以虧殘, 則不復以好丑在懷, 故拸而棄之。” ?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三》: “《漢書?司馬相如傳》: ‘痑以陸離。 ’ 師古 注曰: ‘痑, 自放縱也。 ’即此拸字之義。 ? 桓 六年《谷梁傳》: ‘以其畫我。 ’《公羊傳》作‘化我’。 ? 何休 注曰: ‘行過無禮謂之化。 ’即此畫字之義。 蓋人既刖足, 不自顧惜, 非譽皆所不計, 故不拘法度也。”
- 拷貝 kǎobèi用拍攝成的電影底片洗印出來供放映用的膠片。也叫正片。[英copy]
- 拹 xié ㄒㄧㄝˊ1)摧折。
- 拷訊 刑訊。 ?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 王充 《論衡》云, 漢 李子長 為政, 欲知囚情, 以桐木刻為囚象, 鑿地為坎, 致木人拷訊之。” ? 《元典章?刑部二?刑具》: “有司不詳科條, 輒因暴怒, 濫用刑辟, 將有罪之人脫去衣服, 于背上拷訊, 往往致傷人命。” ? 《水滸傳》第四十回: “ 戴宗 由他拷訊, 只不肯招和 梁山泊 通情。” ? 梁啟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 “自 白加掠 著《刑法論》, 為近世刑法之所本, 而列國靡然從風, 廢拷訊之制, 設陪審之例。”
- 拺 cè ㄘㄜˋ1)古同“策”,(竹制的)馬鞭。2)扶持。sè ㄙㄜˋ1)擇取。chuò ㄔㄨㄛˋ1)古同“擉”,刺;戳。
- 拷認 猶言屈打成招。 ?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遴捕役》: “毋因疑似以拷認蒙其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