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xuán shǎng
用出錢等獎賞的辦法公開征求別人幫助做某件事:~尋人│~緝拿。
- 懸 (懸)xuán ㄒㄩㄢˊ1)掛,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
- 賞 (賞)shǎng ㄕㄤˇ1)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財物:...
- 懸超 遠遠超過。 ? 唐 王維 《為曹將軍謝寫真表》: “伏惟皇帝陛下昭格天地, 懸超七十二家。”
- 懸購 懸賞求購。 ? 《太平廣記》卷四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巖》: “ 徵 至, 則大修擒虎具, 兵仗坑阱, 靡不備設, 又重懸購, 得一虎而酬十縑焉。”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前代懸購遺書, 咸著條目, 隋 有闕書錄, 唐 有訪書錄。”
- 懸責 拖欠的租稅。 責, “ 債 ”的本字。 ? 《北齊書?神武帝紀下》: “以冬春亢旱, 請蠲懸責, 賑貧乏。”
- 懸車 1. 形容險阻。 ? 唐 杜甫 《提封》詩: “借問懸車守, 何如儉德臨。” ? 仇兆鰲 注: “即所謂在德不在險。”參見“ 懸車束馬 ”。 2. 古代記時的名稱。 指黃昏前一段時間。 ? 《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 三國 魏 繆襲 《挽歌詩》: “白日入 虞淵 , 懸車息駟馬。” ? 明 何景明 《古冢賦》: “哀懸車之莫察兮, 怨修夜之不晨。” 3. 致仕。 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 廢車不用, 故云。 ? 漢 班固 《白虎通?致仕》: “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 臣以執事趨走為職, 七十陽道極, 耳目不聰明, 跂踦之屬, 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 示不用也。” ? 《舊唐書?李百藥傳》: “及懸車告老, 怡然自得。” ?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 “華簪曾佐大長秋, 六十懸車未白頭。” 4. 借指七十歲。 ? 《周書?韋孝寬傳》: “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 屢請致仕。” 5. 指隱居不仕。 ? 《后漢書?陳寔傳》: “時三公每缺, 議者歸之, 累見徵命, 遂不起, 閉門懸車, 棲遲養老。” ? 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 “士不充詘于富貴, 不隕獲于貧賤, 雖有蒲輪之徵, 不改懸車之素, 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
- 懸象 1. 天象。 多指日月星辰。 ? 《易?系辭上》作“縣象”。 ? 漢 班固 《典引》: “懸象暗而恒文乖, 彝倫斁而舊章缺。” ? 南朝 陳 徐陵《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 “公之忠孝信感人神, 公之盟誓事同懸象。” ? 清 唐甄 《潛書?性才》: “又如星之戾氣, 散為彗孛, 亦為明體, 亦為懸象。” 2. 公布歷法。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善天文算法》: “乃知圣人御世, 故天預令西法傳入 中 土, 使上因之懸象布命。”
- 懸車之歲 見“懸車之年”。
- 懸談 1. 佛教講經者于講經前先概述篇章要義, 稱懸談。 ? 宋 元照 《<盂蘭盆經疏>新記》卷下: “未入經文, 義章先說, 故曰懸談。 懸即先也。” 2. 空談。 ? 黃遠庸 《借款內脈之解剖》: “今日種種所云皆懸談而已。”
- 懸車之年 指七十歲。
- 懸調 長期拖欠的賦稅。 ? 《周書?武帝紀上》: “降宥罪人, 并免逋租懸調等, 以皇女生故也。” ? 《周書?武帝紀下》: “逋租懸調, 兵役殘功, 并宜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