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和是什么意思
- 安靜平和。
? 《文子?微明》: “ 老子 曰: 清靜恬和, 人之性也。”
? 《宋書?劉義慶傳》: “前徵奉朝請 武陵龔祈 , 恬和平簡, 貞潔純素。”
? 《太平廣記》卷三○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崔圓》: “是日風(fēng)色恬和, 波流靜謐。”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貞白》: “性恬和, 明易象。”
- 恬 tián ㄊㄧㄢˊ1)安靜,安然,坦然:~靜。~適。~然。~謐。~淡(...
- 和 hé ㄏㄜˊ1)相安,諧調(diào):~美。~睦。~諧。~聲。~合(a.和諧;b...
- 恬噪 恬噪拼音:tián zào 注音:ㄊㄧㄢˊ ㄗㄠˋ 詞語解釋◎ 恬噪 tiánzào(1) [caw](2) 發(fā)出粗而沙啞的叫聲(3) [典型地指烏鴉、渡鳥或白嘴鴉]∶發(fā)出它天然的叫聲
- 恬臥 1. 安臥。 指清靜無為。 ? 《鄧析子?無厚》: “為君當(dāng)若冬日之陽, 夏日之陰, 萬物自歸, 莫之使也。 恬臥而功自成, 優(yōu)游而政自治。” ? 《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昔 孫叔敖 恬臥, 而 郢 人無所害其鋒。” 2. 謂高枕無憂。 ? 漢 桓寬 《鹽鐵論?地廣》: “故邊民百戰(zhàn), 而中國恬臥者, 以邊郡為蔽捍也。”
- 恬夷 安靜平和。 ?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八: “恬夷宇宙泰, 煥朗天光徹。” ? 前蜀 杜光庭 《中元眾修金籙齋詞》: “中外恬夷, 生靈輯睦, 況屬三元令序, 大宥昌辰。” ? 宋 曾鞏 《贈大理寺丞致仕杜君墓志銘》: “ 宗誨 為人, 質(zhì)厚恬夷, 世俗之所為有不為者。”
- 恬沖 淡泊、清虛。 ?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曹爽》: “違由鄙鈍, 學(xué)行固野, 進(jìn)無和俗崇譽(yù)之高, 退無靜默恬沖之操。” ? 明 方孝孺 《盧處士墓銘》: “處士居雖近市, 然恬沖坦靜, 不樂芬華。”
- 恬如 1. 安然, 泰然。 ?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伐木血出以為怪者》: “左右皆怖伏地, 而 叔高 恬如也。” ? 《晉書?王述傳》: “性沈靜, 每坐客馳辨, 異端競起, 而 述 處之恬如也。” ? 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明智?張昺》: “ 遼 乃逆格之, 凡殺四頭。 左右皆怖伏地, 而 遼 恬如也。” 2. 恬淡貌。 ? 清 黃宗羲 《鄭蘭皋八十壽序》: “先生泊如恬如, 而其中之確如者, 又未嘗少逾乎銖黍。”
- 恬養(yǎng) 謂以恬靜涵養(yǎng)性情。 語本《莊子?繕性》: “古之治道者, 以恬養(yǎng)知。” ? 郭象 注: “恬靜而后知不蕩, 知不蕩而性不失也。” ? 唐 元稹 有《酬樂天〈早春閑游西湖……因成十八韻見寄〉, 樂天前篇到時, 適會予亦宴 鏡湖 南亭 , 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 末章亦示暇誠則勢使之然, 亦欲粗為恬養(yǎng)之贈耳》詩。 ?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序》: “余大父司徒公, 雖貴仕而喜廉退恬養(yǎng)。”
- 恬娛 安樂自娛。 ? 《三國志?蜀志?郤正傳》: “欣環(huán)堵以恬娛, 免咎悔于斯世;顧茲心之未泰, 懼末涂之泥滯。”
- 恬倓 見“ 恬淡 ”。
- 恬嬉 嬉戲逸樂。 ? 宋 李綱 《乞益修政事札子》: “自經(jīng)一稔之后, 上下恬嬉, 不復(fù)勤恤民隱。” ? 明 李東陽 《送蕭海釣詩序》: “使其優(yōu)游恬嬉, 更假以時日之久, 雖在外服, 亦豈獨如是止哉!”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 “承平恬嬉, 不知修攘為何事。”
- 恬樂 安樂。 ? 《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四日》: “自 吉安 至 贛州 一帶, 米價甚賤, 每石千數(shù)百文, 民情恬樂, 賽龍燈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