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往考來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謂彰明往事,考察未來。語本《易·系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孔穎達疏:“往事必載,是彰往也;來事豫占,是察來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來,觀察來事也。”
- 彰 zhāng ㄓㄤˉ1)明顯,顯著:~~。昭~。~明。欲蓋彌~。2)表明...
- 往 wǎng ㄨㄤˇ1)去,到:~返。~復。~還(huán)。~來。交~。...
- 考 kǎo ㄎㄠˇ1)試驗,測驗:~試。~查。2)檢查,查核:~察。~勤。...
- 來 (來)lái ㄌㄞˊ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
- 彰揚 宣揚;傳揚。 ? 《水滸傳》第一○一回: “ 王慶 一日吃得爛醉如泥, 在本府正排軍 張斌 面前露出馬腳, 遂將此事彰揚開去, 不免吹在 童貫 耳朵里。” ? 《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 “又兼 狄 家的覓漢伙伴不曾分得銀錢的, 心里氣他不過, 到處去彰揚。”
- 彰往察來 彰往察來 基本解釋:指記載往事不使湮滅,據以考察未來。
- 彰施 1. 明施。 ? 《書?益稷》: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 汝明。” ? 孔 傳: “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 ? 唐 獨孤及 《觀世音菩薩等身繡像贊》: “乃彰施五色, 以刺繡成文。” 2. 鮮明地展現出來。 ? 明 宋濂 《畫原》: “非書則無以紀載, 非畫則無以彰施, 斯二者其亦殊途而同歸乎?”
- 彰彰 zhāngzhāng[obvious] 清楚地顯露出來,易于識別用意彰彰,何須再察
- 彰明 1. 頒示;昭示。 ? 《司馬法?仁本》: “其有失命亂常、背德逆天之時, 而危有功之君, 遍告于諸侯, 彰明有罪。” ? 唐 李翱 《論李尚書事狀》: “雖有大罪, 猶不忍彰明。” 2. 顯豁, 明顯。 ? 唐 元稹 《進田弘正碑文狀》: “不隱實功, 不為溢美, 文雖樸野, 事頗彰明。” ?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 “有時遇到彰明的史實, 瞞不下, 如 關羽 岳飛 的被殺, 便只好別設騙局了。”
- 彰宣 顯揚, 宣示。 ?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三章》詩序: “文也者, 非云尚形似, 牽比類, 以局夫儷偶, 放于奇靡, 其于言也, 必淺而乖矣。 所務乎激揚雅訓, 彰宣事實而已。”
- 彰明昭著 彰明昭著 拼音: zhāng míng zhāo zhe 簡拼: zmzz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猶彰明較著。 出處: 例子: 謁后語: 謎語:
- 彰善癉惡 zhāng shàn dàn è 【解釋】表揚好的,斥責惡的。【出處】《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拼音碼】zsde【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英文】praise the good and hate evil
- 彰明昭著 猶彰明較著。
- 彰偟 驚悸惶惑貌。 ? 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 “蓋欲立朝則世已大亂, 欲潛伏則悶而不堪, 或躍則畏禍害, 確爾則非所安, 彰偟不定, 載肥載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