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青云是什么意思
- 語本唐曹鄴《杏園宴呈同年》詩:“一旦公道開,青云在平地。”后以“平地青云”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 平地 píng〃dì把土地整平:播種前要翻地、~。◆ 平地píngdì平坦的...
- 青云 qīngyún比喻高的地位:平步~。
- 平地 píng〃dì把土地整平:播種前要翻地、~。◆ 平地píngdì平坦的土地:找一塊~修操場。
- 平地木 即紫金牛。 一種藥用植物。 全株入藥, 有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等作用。 ? 魯迅 《<吶喊>自序》: “因為開方的醫(yī)生是最有名的, 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 冬天的蘆根, 經(jīng)霜三年的甘蔗, 蟋蟀要原對的, 結(jié)子的平地木。” ?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 “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 能結(jié)紅子如小珊瑚珠的, 普通都稱為‘老弗大’。”
- 青云交 喻指同有高遠之志的友誼。 ? 南朝 梁 江淹 《袁友人傳》: “與余有青云之交, 非直銜杯酒而已。” ?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交情》: “仕宦相與曰: ‘有青云交’。”
- 青云價 謂致身青云之才。 ? 唐 孟郊 《送魏端公入朝》詩: “徒懷青云價, 忽至白發(fā)年。”參見“ 青云 ”。
- 青云友 指志在隱逸的同道者。 ? 晉 郭璞 《游仙詩》之十二: “尋我青云友, 永與時人絕。”參見“ 青云 ”。
- 青云器 指胸懷曠達、志趣高遠的人才。 ? 《文選?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 “ 仲容 青云器, 實秉生民秀。” ? 李善 注: “青云, 言高遠也。” ? 李周翰 注: “青云器, 高大者也。” ?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詩: “向者玉珂人, 誰是青云器?” 仇兆鰲 注: “ 顏延之 《五君詠》‘ 仲容 青云器’, 言其器之高遠;此云‘誰是青云器’, 嘆貴者未必賢也。” ? 《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嘗嫌 武生 粗悍, 非青云器也。” ? 清 董樵 《劉旅皇半剌》詩: “嗟爾青云器, 徘徊將焉如?”
- 青云士 《史記?伯夷列傳》: “閭巷之人, 欲砥行立名者, 非附青云之士, 惡能施于后世哉?” 張守節(jié) 正義: “若不托貴大之士, 何得封侯爵賞而名留后代也?”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顯的人。 ?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學(xué)士》詩: “朝為青云士, 暮作白頭囚。” ? 唐 李咸用 《哭所知》詩: “朝為青云士, 暮為玄夜人。” ? 元 劉永之 《感遇》詩之一: “由來青云士, 高視笑泥途。”
- 青云客 1. 指仕途顯達的人。 ? 唐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 “海內(nèi)賢豪青云客, 就中與君心莫逆。” ? 明 高明 《琵琶記?書館悲逢》: “寄與青云客, 慎勿乖天彝。” ? 清 李漁 《慎鸞交?修好》: “誰道青云客, 全然忘久要。” 2. 指隱逸之士。 ? 唐 韓愈 《送惠師》詩: “日攜青云客, 探勝窮崖濱。”
- 青云心 喻遠大的志向。 ?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 “歲月徒催白發(fā)貌, 泥涂不屈青云心。” ? 清 龔自珍 《春日有懷山中桃花因有寄》詩: “葆君青云心, 勿吟招隱吟。”
- 青云志 喻指遠大的志向。 ? 唐 張九齡 《照鏡見白發(fā)》詩: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發(fā)年。” ? 五代 李中 《秋夕書事寄友人》詩: “未遂青云志, 那堪素發(fā)侵。”
- 青云意 喻遠大的志趣。 ? 唐 劉長卿 《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別》詩: “尚甘黃綬屈, 未適青云意。”
- 青云料 謂獲取高官顯位的手段。 ?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 “羈旅雖同 白社 游, 詩書已作青云料。”
- 青云梯 1. 上天的階梯。 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 ?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 “惜無同懷客, 共登青云梯。” ?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腳著 謝公 屐, 身登青云梯。” ? 王琦 注: “青云梯, 謂山嶺高峻, 如上入青云, 故名。” 2. 喻高位或謀取高位的途徑。 ?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 “亦有同門生, 先升青云梯。” ? 《竹坡詩話》引 宋 孔毅父 《寄孫元忠》詩: “君有長才不貧賤, 莫令斬斷青云梯。” ? 清 厲鶚 《游攝山棲霞寺留止三日得詩》之三: “誰為啖名者, 更鑿青云梯。”
- 青云譜 即 太乙觀 。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南郊。 建于 唐 貞觀 十五年(公元641年), 名 天寧觀 。 ? 清 初名畫家 朱耷 (別號 八大山人 )痛心 明 亡, 隱居于此, 擴基修建, 始改今名。 1959年在此建立 八大山人 紀(jì)念館。 為 南昌市 游覽地之一。
- 青云路 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途徑。 ? 唐 張喬 《別李參軍》詩: “靜想青云路, 還應(yīng)寄此身。” ?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白日圜文》: “未得青云路, 且坐白日圜。” ?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卷一: “《白雪》曲高, 青云路阻。”
- 天平地成 tiān píng dì chéng 【解釋】指萬事安排妥當(dāng),天下太平。【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拼音碼】tpdc【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褒義
- 如履平地 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輕易。
- 平地一聲雷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解釋】比喻突然發(fā)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出處】五代·前蜀·韋莊《喜遷鶯》:“鳳銜金榜出門來,平地一聲雷。”【示例】雖然是運不齊,他可也志不灰。只等待桃花浪暖蟄龍飛,~。(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拼音碼】pdyl【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英文】a sudden clap of thunder
- 平地樓臺 píng dì lóu tái 【解釋】比喻原來沒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來的事業(yè)。【拼音碼】pdlt
- 平地登云 見“平地青云”。
- 平地起孤丁 píng dì qǐ gū dīng 【解釋】比喻無事生非。【拼音碼】pdqd
- 平地起雷 又作:平地一聲雷。
- 平地風(fēng)波 píng dì fēng bō 【解釋】平地上起風(fēng)浪。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示例】紂王見賈氏墜樓而死,好懊惱,~,悔之不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回)【拼音碼】pdfb【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英文】a sudden storm on a calm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