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謁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gānyè
〈書〉有所企圖或要求而求見 (顯達的人)。
- 干 1)(⑧~??乾)gān ㄍㄢˉ2)觸犯,冒犯,沖犯:~擾。~涉。~預...
- 謁 (謁)yè ㄧㄝˋ1)拜見:~見。拜~。進~。2)說明,陳述,告發:請...
- 干謝 乾枯。 ? 明 朱有敦 《賽嬌容》第四摺: “今冬天色晴明, 二麥地乾, 百花根早乾謝。”
- 干謀 干略。 ?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 “洞明時變, 大有干謀者, 仍未見其人也。”
- 干豆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乾肉。 乾, 乾肉。 豆, 祭器。 ? 《禮記?王制》: “天子諸侯無事, 則歲三田, 一為乾豆, 二為賓客, 三為充君之庖。” ? 鄭玄 注: “乾豆, 謂臘之以為祭祀豆實也。” ? 漢 揚雄 《長楊賦》: “恐不識者, 外之則以為娛樂之游, 內之則不以為乾豆之事。” ?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 “已而上乾豆以《登歌》, 美《休成》之既饗。”
- 干請 請托。 ? 《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 “及今口目尚能言視, 冒昧干請。” ? 唐 杜甫 《早發》詩: “艱危作遠客, 干請傷直性。” ?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佑二年》: “比日內降營求恩賞者甚多, 請令中書、樞密院推劾, 以正干請之罪。” ? 清 鈕琇 《觚剩續編?簡公雪冤》: “ 北地 崔維雅 者, 傾險人也, 向與公同官, 屢有干請, 公薄其為人, 不甚應之。”
- 干豆腐 即豆腐乾。 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一: “她把苞米磨成面, 攤煎餅他吃。 還上豆腐坊約過一斤乾豆腐, 給他做菜。”
- 干說 進說。 ? 漢 劉向 《列女傳?齊鍾離春》: “ 無鹽 之女, 干說 齊宣 , 分別四殆, 稱國亂煩。” ? 《后漢書?皇甫嵩傳》: “故 信都 令 漢陽 閻忠 干說 嵩 曰: 難得而易失者, 時也;時至不旋踵者, 幾也。” ?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 “夫親遇明主, 干說悟意, 九筵之室可陛而登, 屢省之歌可揚而賡也, 尚邂逅不偶;況一夫之取舍, 何足動心乎?”
- 干象歷 我國古代的一種歷法。 ? 東漢 末 劉洪 所制。 自 三國 吳 黃武 二年頒行, 采用至 吳 亡。 參閱《晉書?律歷志中》。
- 干詬 謂自取其辱。 ? 《楚辭?九嘆?怨思》: “背玉門以奔騖兮, 蹇離尤而干詬。” ? 王逸 注: “得過于眾而自求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