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索是什么意思
- tàosuǒ
[lasso;noose] 帶套的繩索
- 套 tào ㄊㄠˋ1)罩在外面的東西:褥~。手~。外~。2)加罩:~褲。~...
- 索 suǒ ㄙㄨㄛˇ1)大繩子或大鏈子:~子。~道。鋼~。絞~。線~。2)...
- 套紅 tàohóng用套印方法在報(bào)刊版面的某部分印成紅顏色,使醒目:~標(biāo)題│報(bào)頭~。
- 套管 tàoguǎn[casing pipe] 套在另一部件上的管子
- 套結(jié) tàojié[noose] 帶有(如絞索或套索上的)越拉越緊的活結(jié)的繩圈
- 套筒 tàotǒng[sleeve;muff] 套在管子等外面的筒狀物件,起保護(hù)、加強(qiáng)固定或連接作用
- 套繩 套繩拼音:tào shéng 注音:ㄊㄠˋ ㄕㄥˊ 詞語解釋◎ 套繩 tàoshéng(1) [lasso]∶牧民套牲口用的長繩,一端有一個(gè)活套(2) [prolonge]∶帶有鉤子和套索釘?shù)睦K子,主要用于牽引炮車或把它系在前車上
- 套種 tàozhòng在某一種作物生長的后期,在行間播種另一種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長期,增加產(chǎn)量。也說套作。
- 套耕 tàogēng用兩張犁同時(shí)耕地,第二張犁順著第一張犁犁出來的溝再犁一次,目的是耕得更深。也說套犁。
- 套禮 1. 舊時(shí)交際中贈送的成套禮品, 明 代中葉已有此俗。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交際》: “﹝先王大父﹞后入補(bǔ)官, 去國將二十年, 時(shí) 嚴(yán)分宜 當(dāng)國, 故舊識也, 以一紗二扇謁之……二十年來即平交必用二幣, 至于四, 至于六, 今且至八幣, 而以他物如數(shù)侑之, 謂之八大八小, 不知始自何時(shí), 而當(dāng)之者反以為俗套, 不肯盡收。 乃于八大八小之后, 另開珍異及土宜適用之物, 以備選擇。” 2. 謂陳腐俗禮。 ?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 “洞房中無人注儀, 須脫略休行套禮。”
- 套耬 tàolóu用舊式耬耩地而行距較寬時(shí),為了密植,在兩行中間再耩一次。
- 套用 tàoyòng模仿著應(yīng)用(現(xiàn)成的辦法等):~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