壸是什么意思
- (壼)
kǔn ㄎㄨㄣˇ
1)古代宮中的道路,借指宮內(nèi):~政。
2)古通“閫”,內(nèi)室。
3)廣:“其類維何?室家之~。”
- 壸則 婦女行為的準(zhǔn)則、榜樣。 ? 唐 陳子昂 《唐故袁州參軍妻清河張氏墓志銘》: “承禮訓(xùn)于公庭, 習(xí)威儀于壼則。” ? 《舊唐書?后妃傳下?肅宗章敬皇后》: “顧史求箴, 道先于壼則;撝謙率禮, 教備于中闈。” ? 宋 陸游 《陸孺人墓志銘》: “廟祭賓享, 維婦之職。 嫚驁狠驕, 蠹我壼則。 孰如孺人, 耆老益恭。 名山崇崇, 閟此幽宮。”
- 壷 hú ㄏㄨˊ1)古同“壺”。
- 壸奧 1. 閫奧。 壼謂宮巷, 奧謂室隅。 比喻事理的奧秘精微。 ? 《漢書?敘傳上》: “皆及時君之門闈, 究先圣之壼奧。” ? 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 “宮中門謂之闈, 宮中巷謂之壼。” ?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 “古先哲王之立彝訓(xùn)也, 雖言微旨遠(yuǎn), 而學(xué)者茍能研精鉤深, 優(yōu)柔而求之, 則壼奧指趣, 將焉廋哉!” ? 《舊唐書?白居易傳》: “臣觀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議, 極文章之壼奧, 盡治亂之根荄。” ? 清 張惠言 《祭金先生文》: “先生精研, 思約理積。 掉頭庌廡, 壼奧獨(dú)辟。” 2. 壺闈, 內(nèi)宮。 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 ? 《續(xù)資治通鑒?南宋理宗景定四年》: “以其罪戾之馀, 一旦復(fù)使之出入壼奧之中, 給事宗廟之內(nèi), 此其重干神人之怒, 再基禍亂之源, 上下皇惑, 大小切齒。”
- 壺馂 壺餐。 ? 《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 “ 晉 公子 重耳 出亡…… 厘負(fù)羈 遺之壺餕而加璧焉, 重耳 受其餕而反其璧。”
- 壸彝 婦女的楷模、儀范。 ? 唐 韓愈 《扶風(fēng)郡夫人墓志銘》: “夫先其歸, 其室有丘。 公葬有銘, 壼彝是收。” ? 宋 曾鞏 《左仆射門下侍郎王圭曾祖尹氏追封燕國太夫人制》: “幽閑靜專, 躬蹈純德。 嬪于盛族, 壼彝是稱。” ? 宋 曾鞏 《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 “淑哉夫人, 秉是壼彝, 周旋大小, 無過無虧。”
- 壺餐 用壺盛的湯飯或其他熟食。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 晉 文公 出亡, 箕鄭 挈壺餐而從, 迷而失道, 與公相失, 饑而道泣, 寢餓而不敢食。” ? 《淮南子?齊俗訓(xùn)》: “故 厘負(fù)羈 之壺餐, 愈于 晉獻(xiàn)公 之垂棘; 趙宣孟 之束脯, 賢于 智伯 之大鐘。” ? 清 唐甄 《潛書?柅政》: “今夫受人壺餐, 必有以酬之;而況受人富貴, 且以遺子孫乎!” 清 鈕琇 《觚剩?神僧》: “君常飯我, 有薄物奉君, 為壺餐之報。”
- 壸德 指婦德。 ? 明 袁宗道 《壽徐母沈夫人五帙序》: “其壼德婦行亦多可述者, 何獨(dú)男子!” 明 袁宗道 《祭原任中堂高老先生夫人文》: “生具壼德, 沒垂芳名。” ? 清 戴名世 《凌母嚴(yán)太夫人壽序》: “夫人家之廢興, 惟視女德。 雖有奇尤異敏之士, 而茍無壼德內(nèi)助, 則其家亦必不能有成。”
- 壺飱 壺飱(壺飱)拼音:hú sūn 注音:ㄏㄨˊ ㄙㄨㄣ 詞語解釋壺飧。壺餐。 漢 劉向 《說苑·復(fù)恩》:“ 趙宣孟 將上之 絳 ,見翳桑下有臥餓人不能動, 宣孟 止車,為之下飱,自含而餔之,餓人再咽而能視。 宣孟 問:‘爾何為飢若此?’對曰:‘臣官於 絳 ,歸而糧絶,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 宣孟 與之壺飱,脯二胊。”《后漢書·崔駰傳》:“ 原 衰 見廉於壺飱, 宣孟 收德於束脯。”《晉書·苻堅載記下》:“ 堅 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 淮 北,飢甚,人有進(jìn)壺飱豚髀者, 堅 食之,大悅,曰:‘昔 公孫 豆粥何以加也!’命賜帛十匹,緜十斤。”
- 壸政 宮內(nèi)事務(wù);家政。 ? 《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壼政穆宣, 房樂韶理。” ? 呂延濟(jì) 注: “壼政穆宣, 謂宮中之政明也。 ? 《儀禮》有房中樂, 后夫人諷誦以事君子。 穆, 和;宣, 明也。” ? 《明史?列女傳三?余氏》: “壼政嚴(yán)肅, 親屬莫敢窺其門。”
- 壺飧 1. 壺盛的湯飯熟食。 ?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 晉侯 問 原 守于寺人 勃鞮 , 對曰: ‘昔 趙衰 以壺飧從徑, 餒而不食, 故使處 原 。 ’” ? 《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 “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 藏其輿服;朝府大吏, 或自挈壺飧以入官寺。” ? 胡三省 注: “熟食曰飧。”按,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作“餐”。 ? 漢 劉向 《說苑?復(fù)恩》: “ 趙宣孟 將上之 絳 , 見翳桑下有臥餓人不能動, 宣孟 止車, 為之下飧, 自含而餔之, 餓人再咽而能視。 ? 宣孟 問: ‘爾何為饑若此?’對曰: ‘臣官于 絳 , 歸而糧絕, 羞行乞而憎自取, 以故至若此。 ’ 宣孟 與之壺飧, 脯二朐。” ? 《后漢書?崔駰傳》: “ 原 衰 見廉于壺飧, 宣孟 收德于束脯。” ? 《晉書?苻堅載記下》: “ 堅 為流矢所中, 單騎遁還于 淮 北, 饑甚, 人有進(jìn)壺飧豚髀者, 堅 食之, 大悅, 曰: ‘昔 公孫 豆粥何以加也!’命賜帛十匹, 綿十斤。” 2. 壺飧。 壺餐。 ?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 晉侯 問 原 守于寺人 勃鞮 , 對曰: ‘昔 趙衰 以壺飧從徑, 餒而不食, 故使處 原 。 ’” ? 《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 “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 藏其輿服;朝府大吏, 或自挈壺飧以入官寺。” ? 胡三省 注: “熟食曰飧。”按,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作“餐”。 ? 漢 劉向 《說苑?復(fù)恩》: “ 趙宣孟 將上之 絳 , 見翳桑下有臥餓人不能動, 宣孟 止車, 為之下飧, 自含而餔之, 餓人再咽而能視。 ? 宣孟 問: ‘爾何為饑若此?’對曰: ‘臣官于 絳 , 歸而糧絕, 羞行乞而憎自取, 以故至若此。 ’ 宣孟 與之壺飧, 脯二朐。” ? 《后漢書?崔駰傳》: “ 原 衰 見廉于壺飧, 宣孟 收德于束脯。” ? 《晉書?苻堅載記下》: “ 堅 為流矢所中, 單騎遁還于 淮 北, 饑甚, 人有進(jìn)壺飧豚髀者, 堅 食之, 大悅, 曰: ‘昔 公孫 豆粥何以加也!’命賜帛十匹, 綿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