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yīnsù
①構成事物本質的成分。
②決定事物成敗的原因或條件:學習先進經驗是提高生產的重要~之一。
- 因 yīn ㄧㄣˉ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素。~果...
- 素 sù ㄙㄨˋ1)本色,白色:~服。~絲。2)顏色單純,不艷麗:~凈。~...
- 內在因素 nèizài yīnsù[physis;internel factor] 生就的生長變化的因素;生長變化的東西
- 因緣 yīnyuán①佛教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結果的條件或力量。②緣分。
- 因禍得福 yīn huò dé fú 【解釋】因遭遇災禍之后反而得到好運氣【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復殘強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示例】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欽宗》:“批語:‘~’。”【拼音碼】yhdf【燈謎面】塞翁失馬【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英文】a fault on the right side
- 因禍為福 yīn huò wéi fú 【解釋】變壞事為好事。【出處】《史記·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為福,轉敗為功。”【拼音碼】yhwf【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 因而 yīn ér連詞,表示結果:下游河床狹窄,~河水容易泛濫。
- 因監 繼承借鑒。 ? 《漢書?王莽傳上》: “發得 周 禮, 以明因監。” ?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 “ 殷 因于 夏 禮, 周 監于二代。”
- 因藉 沿襲;依傍。 ? 《宋書?庾悅傳》: “因藉既久, 遂為常則。” ? 《新唐書?濮王泰傳》: “士有文學者多與, 而貴游子弟更相因藉, 門若市然。”
- 因由 yīnyóu(~兒)原因:問明~。
- 因襲 yīnxí繼續使用(過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模仿(別人):~陳規。
- 因特網 [Internet]又譯互聯網。全球共享的計算機網絡,它連接著世界各地許多較小的網絡。它的發展源于美國國防部稱為阿帕網(ARPANET,高級研究規劃署網絡)的計劃,1969年建立,連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猶他大學4個不同的計算機系統。阿帕網的目的是進行計算機網絡的研究,以便一旦戰爭爆發能夠提供一個安全通暢的通信系統。當該網絡快速發展時,其他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也開始使用這個網絡。1971年開發出第一個在主干網發送電子郵件的程序;到1973年,阿帕網的國際網絡(從英國和挪威)建立,電子郵件占去阿帕網的大多數信息流量。20世紀70年代還開發出郵件列表、新聞群組、電子公告板系統和傳輸控制/網間協議(TCP/IP),后者在1982~1983年正式成為阿帕網的標準協議,促成因特網的廣泛使用。1984年域名尋址系統被采用。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組建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這是一個能夠容納更大信息流量的主干網,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就有逾1萬臺主機連上因特網。1988年由于因特網中繼聊天協議(參閱聊天[chat])的開發,使網上實時交談成為可能。1990年阿帕網退役,國家科學基金網成為因特網的主干網,首次商業撥號訪問因特網成為可能。1991年萬維網公諸于世(通過文件傳輸協議[FTP])。1993年馬賽克瀏覽器發布,它的普遍使用導致萬維網的網站和用戶激增。1995年國家科學基金網又回到一個研究網絡的角色,讓因特網的信息流量通過網絡提供商而不是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巨型計算機傳輸。那一年站點成為因特網最受歡迎的部分,信息總流量超過了文件傳輸協議。到1997年,因特網已有超過1,000萬臺的主機,注冊域名亦超過100萬。訪問因特網現在可以通過無線信號、有線電視線、衛星和光纖連線獲得,盡管多數信息流量目前還在利用公共電信(電話)網絡。因特網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產物,它將以現在還無法完全講清楚的方式影響人類文化和商業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