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樹為屋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依樹架屋。喻指隱居鄉野。
- 因 yīn ㄧㄣˉ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素。~果...
- 樹 (樹)shù ㄕㄨˋ1)木本植物的通稱:~木。~林。~大根深(喻勢力大...
- 為 (爲)wéi ㄨㄟˊ1)做,行,做事:~人。~時。~難。不~己甚(不做...
- 屋 wū ㄨˉ1)房,房間:~子。~宇。房~。2)家:“吳中過客莫思家,江...
- 指樹為姓 道教傳說,老子生于李樹下,因以李為姓。見晉葛洪《神仙傳·老子》。
- 因此 yīncǐ因為這個:他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室內的空氣~輕松了很多。
- 因果報應 yīn guǒ bào yìng 【解釋】佛教迷信,認為今生種什么因,來生結什么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拼音碼】ygby【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英文】comeuppance
- 因此上 猶因此。 上, 助詞, 無義。 多見于通俗文學。 ? 《七國春秋平話后集》卷上: “ 齊王 見 袁達 勢惡, 方免 孫子 之命。 ? 孫子 因此上得病不出。” ? 《金瓶梅詞話》第七一回: “但歇息呵, 論前王后王, 恰合眼, 慮興邦喪邦, 因此上曉夜無眠想萬方。” ? 《紅樓夢》第五回: “奈何天, 傷懷日, 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 柳青 《銅墻鐵壁》第七章: “坦白地說, 我也有這個心思, 因此上派你以來, 心里總有些不服氣。”
- 因果性 因果性 基本解釋: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詳“原因與結果”(91頁)。
- 因母 親母。 ? 《儀禮?喪服》: “繼母何以如母?繼母之配父, 與因母同, 故孝子不敢殊也。” ? 鄭玄 注: “因, 猶親也。” ? 漢 蔡邕 《漢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黃氏神誥》: “夫人懷圣善之姿, 韜因母之人, 撫育二孤, 導以義方。”因, 一本作“ 慈 ”。
- 因果關系 [causation]一個事件(因)引發另一事件(果)時,這兩個臨時并起或連續事件之間的關系。D.休姆主張必要關聯的想法(屬于一般因果關系概念的一部分)是主觀的。根據休謨的說法,主張甲事件促成乙事件的客觀內容只是通過經驗我們發現甲事件之后總是跟著乙事件。有些哲學家認識到自然(又稱物質或內在)因果關系(”縱火犯放火“)與事件(又稱外在)因果關系(”短路引發火災“)之間的差別。
- 因特網 [Internet]又譯互聯網。全球共享的計算機網絡,它連接著世界各地許多較小的網絡。它的發展源于美國國防部稱為阿帕網(ARPANET,高級研究規劃署網絡)的計劃,1969年建立,連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猶他大學4個不同的計算機系統。阿帕網的目的是進行計算機網絡的研究,以便一旦戰爭爆發能夠提供一個安全通暢的通信系統。當該網絡快速發展時,其他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也開始使用這個網絡。1971年開發出第一個在主干網發送電子郵件的程序;到1973年,阿帕網的國際網絡(從英國和挪威)建立,電子郵件占去阿帕網的大多數信息流量。20世紀70年代還開發出郵件列表、新聞群組、電子公告板系統和傳輸控制/網間協議(TCP/IP),后者在1982~1983年正式成為阿帕網的標準協議,促成因特網的廣泛使用。1984年域名尋址系統被采用。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組建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這是一個能夠容納更大信息流量的主干網,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就有逾1萬臺主機連上因特網。1988年由于因特網中繼聊天協議(參閱聊天[chat])的開發,使網上實時交談成為可能。1990年阿帕網退役,國家科學基金網成為因特網的主干網,首次商業撥號訪問因特網成為可能。1991年萬維網公諸于世(通過文件傳輸協議[FTP])。1993年馬賽克瀏覽器發布,它的普遍使用導致萬維網的網站和用戶激增。1995年國家科學基金網又回到一個研究網絡的角色,讓因特網的信息流量通過網絡提供商而不是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巨型計算機傳輸。那一年站點成為因特網最受歡迎的部分,信息總流量超過了文件傳輸協議。到1997年,因特網已有超過1,000萬臺的主機,注冊域名亦超過100萬。訪問因特網現在可以通過無線信號、有線電視線、衛星和光纖連線獲得,盡管多數信息流量目前還在利用公共電信(電話)網絡。因特網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產物,它將以現在還無法完全講清楚的方式影響人類文化和商業的各個方面。
- 因果 yīnguǒ①原因和結果,合起來說,指二者的關系:~關系│互為~。②佛教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今生種什么因,來生結什么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
- 因由 yīnyóu(~兒)原因:問明~。
-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解釋】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出處】《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示例】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以便~。【拼音碼】ycsj【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英文】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