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諫是什么意思
- bīngjiàn
用武力脅迫君主或當權者接受規(guī)勸:發(fā)動~。
- 兵 bīng ㄅㄧㄥˉ1)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
- 諫 (諫)jiàn ㄐㄧㄢˋ1)舊時稱規(guī)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勸。進...
- 兵象 戰(zhàn)爭的徵象。 ?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 “ 皇佑 三年, 邕 有白氣起廷中, 江水橫溢。 司戶 孔宗旦 以為兵象, 策 智高 必反, 以書告其將 陳拱 。”
- 兵謀 軍事計謀;用兵的謀略。 ? 《史記?匈奴列傳》: “ 漢 以 恢 本造兵謀而不進, 斬 恢 。”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蓋以《史記》多兵謀, 而諸子雜詭術也。” ? 《資治通鑒?漢宣帝甘露二年》: “朝廷每有四夷大議, ﹝ 趙充國 ﹞常與參兵謀、問籌策焉。” ? 明 唐順之 《敘廣右戰(zhàn)功》: “于是督府不能以文法詰, 而兵謀得無泄。”
- 兵誅 謂用兵和誅殺。 ? 《后漢書?天文志中》: “流星起, 歷紫宮、文昌、、少微、天津, 文昌為天子使, 出有兵誅也。”
- 兵敗將亡 兵敗將亡 基本解釋:兵:軍隊。軍隊打敗仗,將官陣亡。形容作戰(zhàn)失敗。
- 兵警 軍隊和警察。 ?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赴難”和“逃難”》: “現(xiàn)在 中國 的兵警尚且不抵抗, 大學生能抵抗么?”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jié): “這用現(xiàn)代語譯出來, 就是農(nóng)政部、陸軍部、司法部(或者警察廳)。 這就是說不僅把 徐 土疆理了起來, 還在那兒組織了政府, 組織了常備兵警來鎮(zhèn)守。”
- 兵質 軍事攻擊的目標。 ? 《韓非子?存韓》: “均如貴臣之計, 則 秦 必為天下兵質矣。” ? 陳奇猷 集釋引 顧廣圻 曰: “質, 如字, 射的也。”
- 兵解 舊稱學道者死于兵刃為“兵解”, 意謂借兵刃解脫得道。 ? 晉 葛洪 《神仙傳?郭璞》: “ 敦 ( 王敦 )誅 璞 ……殯后三日, 南州市人見 璞 貨其平生服飾, 與相識共語, 非但一人。 ? 敦 不信, 開棺無尸, 璞 得兵解之道。” ? 唐 黃滔 《祭先外舅》: “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氣全、兵解、木解, 考斯事矣, 或其義也。” ?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日中尚未逃兵解, 世上人猶信《葬書》!” 清 龔自珍 《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異》: “ 天臺 據(jù) 師子 兵解法絕, 各稟攸聞, 闕數(shù)四人, 非擯之也。”
- 兵貴先聲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解釋】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zhèn)懾敵人。【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拼音碼】bgxs【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用于軍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