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宿是什么意思
發音:
意思解釋
手機版
- jiè sù
借別人的地方住宿:勘探隊在老鄉家里~了一夜。
- 借 jiè ㄐㄧㄝˋ1)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物等:~用。~閱。~賬。~據。~條...
- 宿 sù ㄙㄨˋ1)住,過夜,夜里睡覺:住~。留~。露~。~舍(shè)。...
- 借寇 《后漢書?寇恂傳》載 恂 曾為 潁川 太守, 頗著政績, 后離任。 ?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囂 , 恂 從行至 潁川 , 百姓遮道謂 光武 曰: “愿從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 “霞區兩借 寇 , 貪泉 一舉卮。” ? 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 “余不佞, 謹述公治郡狀, 并致其借 寇 之意, 敢以告于銓衡。”
- 借宮 北曲的套數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規則聯綴而成的。 在雜劇的套數中有時借用相近宮調的曲子入套, 稱為借宮。 散曲的套數不借宮。 如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套數的曲調是正宮, 但其所用曲子中屬于正宮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脫布衫》《小梁州》等幾支;后面的《上小樓》《滿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邊靜》等屬于中呂宮, 《耍孩兒》《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屬于般涉調。 這種現象, 即稱借宮。 參閱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韻》、 涂宗濤 《詩詞曲格律綱要》第三章第三節。
- 借寇兵,赍盜糧 借寇兵,赍盜糧 基本解釋:赍:資助。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比喻幫助自己的敵人增強力量。
- 借客報仇 見“借交報仇”。
- 借寇赍盜 借寇赍盜 基本解釋:赍:資助。把武器借給了賊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比喻幫助自己的敵人增強力量。
- 借寵 利用別人的寵榮。 ? 《后漢書?韋義傳》: “ 靈帝 即位, 中常侍 曹節 以 陳蕃 、 竇氏 既誅, 海內多怨, 欲借寵時賢以為名, 白帝就家拜 著 ( 韋著 ) 東海 相。” ? 李賢 注: “假借時賢寵榮以求美名。” ? 《后漢書?張奐傳》: “司隸校尉 王寓 , 出于宦官, 欲借寵公卿, 以求薦舉, 百僚畏憚, 莫不許諾, 唯 奐 獨拒之。”
- 借對 古人詩文中的一種對仗方法, 可分兩類: (1)借音為對。 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 如 唐 孟浩然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 “廚人具雞黍, 稚子摘楊梅。”“楊”音同“ 羊 ”, 借以與“雞”相對。 又如 唐 劉禹錫 《陋室銘》: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鴻”音同“ 紅 ”, 借以與“白”相對。 (2)借義為對。 即一句中的某字有兩個以上的意義, 詩中用的是甲義, 而借其乙義或丙義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 如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尋常”義為平常, 但古時八尺為尋, 倍尋為常。 此即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字“七”、“十”相對。 又如 唐 李商隱 《令狐八拾遺綯見招》詩: “ 漢 苑風煙催客夢, 云臺洞穴接郊扉。”詩中“漢”為朝代名, 但“漢”又有星漢之義, 此即借以與“云”相對。
- 借定 謂臆測加以斷定。 ? 漢 荀悅 《申鑒?時事》: “ 秦 之滅學也, 書藏于屋壁, 義絕于朝野。 逮至 漢 興, 收摭散滯, 固已無全學矣。 文有磨滅, 言有 楚 、 夏 , 出有先后;或學者先意, 有所借定, 后進相放, 彌以滋蔓。” ? 黃省曾 注: “無所徵據, 臆見損益。”
- 借壽 舊時迷信者在尊長或親愛者病重時禱告于神, 愿減己之壽以延病者之壽, 稱為“借壽”。 ? 宋 樓鑰 《跋劉師文昆仲乞增母壽疏稿》: “ 劉 氏兄弟以母暴得病欲絕, 各乞減算三年, 增母之壽, 而母后六年乃卒。”按 樓 文所云即借壽事。
- 借孝 舊指在服喪期間因故暫時穿著吉服。